摘抄的目的:了解生長發育期眼的散光與正視化及近視發生發展的關系。方法:檢查4~7歲和10~16歲兩組對象的屈光情況,部分病例隨訪3年以上,睫狀肌麻痹下驗光,角膜曲率計測角膜散光。隨訪3~12歲混合散光患兒21眼。雞41只于出生次日行單眼角膜散光術,另眼對照,觀察屈光及A超和游標卡尺測球徑。結果:散光發生率為71.4%。4~7歲組中散光眼和無散光眼隨訪3年以上,平均遠視屈光度分別降低+0.94±0.86D和+0.58±0.48D,差異明顯(t=2.57,P<0.01)。10~16歲組中散光眼和無散光眼隨訪3年以上平均近視屈光度分別增加-1.21±0.63D和-0.625±0.29D,差異顯著(t=5.85,P<0.001)?;旌仙⒐庋?年后多轉變為復性近視散光。動物人工角膜散光可誘發低度近視屈光,與對照眼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意義。雞實驗眼軸長多大于對照眼,組織病理學無明顯改變。結論:散光在人及動物生長發育期可加速眼的正視化及誘發眼的近視化。
關鍵詞 散光 正視化 近視 動物,實驗 屈光,眼
在人眼發育過程中,屈光變化是主要內容,從最初的遠視到日后的正視,及至近視化改變,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。了解這些或某一因素的存在,認識其作用規律,并求實現對屈光改變的人為控制,是近視眼防治研究的最終目的之一。有鑒于此,本研究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,集中通過人眼的屈光狀態變化分析(動態和橫斷面觀察)及動物實驗,進一步了解散光與近視發生發展的關系。
1 材料和方法
1.1 研究對象:①普查4~7歲兒童1082人,2160眼。復查(間隔≥3年)98只眼。②10~16歲屈光門診患兒712只眼。復查(間隔≥3年)86只眼。③實驗動物:雞41只,出生次日單眼行角膜散光術,另眼對照。
1.2 觀察項目:①遠近視力(國際標準視力表),②眼屈光度(YZ-24帶狀光檢影鏡),均為睫狀肌麻痹(阿托品)下驗光記錄,③角膜曲率(Canon Auto Keratometer K-1),④眼軸(Storz A/B Compuscan及游標卡尺)。
1.3 動物實驗:取雞(品種為AA-CS)41只,于孵化一日即行實驗。氯氨酮肌注麻醉及丁卡因眼表面麻醉,開瞼器暴露眼球。取雙面刀片一小碎片固定于顯微持針鉗上,刀片出口長度為0.3mm(用10倍的角膜頂點測定儀測定)。術者一手持鑷,固定眼球,一手持刀,顯微鏡下于上方或下方垂直于角膜作一橫向水平切口,長約2mm,深約0.3mm,10-0線縫合一針,收緊結扎可使角膜表面形成明顯的散光。一眼處理,另眼對照。實驗后56天處死。先后測定活體與離體的眼球前后徑、水平徑、垂直徑及玻璃體腔徑,并計算眼球體積及行病理組織學檢查。
1.4 操作按常規由固定人員進行。一雞一卡,統計學處理采用微機MINITAB及EPI5軟件處理系統。
- 共4頁:
- 上一頁
- 1
- 2
- 3
- 4
- 下一頁